长三角经济圈

首页>长三角经济圈>长三角观察

江苏泗洪县垫湖村:土地变奏曲 产业富民路

  原标题:“大道康庄”江苏篇小康之路|泗洪县垫湖村:土地变奏曲 产业富民路

  编者按:今年,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年。1983年初,邓小平同志视察苏州,苏州之行印证了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可行性;2014年末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,明确提出建设“强富美高新江苏”的殷切期望,“强富美高”已成为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孜孜追求。改革开放40多年来,从小康到全面小康,江苏持续走在前列,作出表率。为此,本网从村居、街镇、县区以至设区市等不同层面选取报道对象,推出“小康之路”系列融媒体报道。

  水泥路四通八达,蔬菜大棚和果园一片连着一片,新型农村社区和城市里没什么两样。走进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,一派现代农村的新貌展现在眼前,矗立在村口的石碑告诉人们:这里是“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”!

  时光为尺,刻下当地干部群众改革奋斗的身姿。1978年秋,当时的上塘公社垫湖大队小苏庄,大田划成小田分到社员手中,拉开了江苏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;2009年,遇到发展瓶颈的垫湖村应时而变,小田流转集成大田,规模化种植再领风气之先。

 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,垫湖人不断发扬敢闯敢试、敢为人先精神,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模式,推进农民集中居住,引导农民创业就业,持续书写着“春到上塘”的新篇章,成为宜工、宜商、宜农小康村的现实样板。

垫湖村碧根果苗基地。泗洪县委宣传部供图

  土地分合勾勒发展之路

  西南岗是江苏重点扶持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,片区之内的垫湖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,经历曲折而终于成功。

  年近八旬的苏道永,是当年村里“大包干”的主要发起人之一。据其回忆,当时垫湖村有19个生产队,2300多口人,他作为大队会计负责联系五队所在的小苏庄。那时生产队几乎年年都吃国家救济粮,用救济款。

  1978年初的大旱让本就穷困的垫湖村雪上加霜。这年秋,苏道永参加县里农村经济工作的会议回来,根据会议精神并征得公社书记和生产队干部、村民代表同意,把土地分田到户。“具体方法是每人分5分地山芋、5分地玉米和5分地花生,除去年底上缴到生产队的定额,多收的部分全归自己。”短短5天时间,小苏庄的土地就分好了。

  第二年,小苏庄迎来丰收,全队各户山芋、玉米、花生堆满了屋;第三年,垫湖村再次喜获大丰收,仅苏道永一家的农作物产量就抵得上过去一个生产队的产量,村民在粮站门口排队卖粮食、花生的队伍有一公里长。

  时过境迁,分产经营带来的改革红利逐渐弱化——1992年,垫湖村民收入不到周边乡村的一半,改革的先进村成为省定经济薄弱村。改革意识再一次在穷极思变中激发出来。2009年,垫湖村在全县率先推行土地集中,三年后垫湖村所有耕地完成流转。

  “我们现有土地13000亩,全部进行了土地整理,小田并大田,农作物产值有很大提升。”现任垫湖村党委书记周磊介绍,垫湖村通过土地集中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,建成千亩优质稻米基地,还打造推广“上塘贡米”品牌,高效农业项目也让经营户尝到了增收的甜头。

  2014年,村里建起碧根果育苗基地后,政府投资上亿元,将14米宽的大路直接铺到基地大门口,“大车进得来,果苗出得去,发展之门就打开了”。现在,这个基地种植面积从40亩扩大到1300余亩,成功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。此外,垫湖村还建成有500多亩稻虾共作养殖基地。村民任守华新流转了100亩地准备加入,据他测算,这比传统种植每亩可增收1000元。

  “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。”在周磊看来,起初由合到分,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;近些年从分再合,则让他们迈上了康庄大道。春雨润岗,岗坡地上开出了“致富花”,省定经济薄弱村也如愿摘了帽。据了解,2019年垫湖村实现集体收入154.31万元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00元。

垫湖村现代民居图。泗洪县委宣传部供图

  集体个体编织小康生活

  从土地改革到乡村振兴,垫湖村在时代的潮流中与时俱进,村民个体的幸福也和集体的发展同频共振。

  集体发展要靠产业支撑,产业发展继而带动村民就业增收。2009年,垫湖村启动建设创业园,先后建成5.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。其后,易中和纯净水厂、春塘纺织、佳悦纺织等企业陆续入驻,带动600多人就业,人均月薪3000多元;村里还引进华芯电子、博莱特照明等10多个“三来一加”产业项目,让800多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。

  58岁的村民周茂服过去从事生猪收购生意,生意不好做了,他也失去了收入来源。了解到他的难处,村里介绍他到驻村企业天悦纺织厂当保安,每月工资2600元。他一年上班的收入,加上自家15亩土地的流转费用,全年收入也有4万多元。村民周菊花过去是留守妇女没有工作,如今也在纺织厂看管纺织机械,梳理机器卡线,月工资3200元。

  以往,垫湖村有上千人在外务工,现在已有七成回到村里创业或就业。“回家不用租房,综合收入不比在城市挣得少,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,我应该再早点回来。”从南京工厂辞职回家上班的村民华天天这样说。

  伴随着村强民富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漫步在当下的垫湖村,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,漂亮挺拔。从草房、瓦房再到楼房,苏道永见证了当地居住条件的历史变迁。“140多平米的小楼,当时拆迁补偿款5万元,自己再掏2万元,很划算,房子一点不比城市差。”老人脸上满溢着笑容。据了解,早在2007年时,垫湖村由党员干部带头、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对13个自然村启动集中居住,到2013年底,全村近4000人口全部集中居住,还由此新增耕地687亩。

  一应俱全的基础配套设施,让村民们的幸福感触手可及。在这里,从学校到卫生室,从便民超市到农贸市场,从文化广场到主题公园,从自来水厂到沼气站,应有尽有。在这里,不仅实现了雨污分流和垃圾、污水集中处理,还推行了集中供气工程。在这里,半小时一班的公交车直达村口,村民20来分钟就能进一趟县城。

  “80后”的村主任周浩说,“小康生活就是我们这个样子吧。”(黄启源)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:025-84707368,广告合作:025-84708755。
9870
收藏
分享